close

  現在經濟水平整體提升,學生又多為獨生子女,一些學生既不能體諒寒門子弟之苦,對灑香水式的助學金亦不甚惜。只是苦了那些真正需要錢的人。
  近日,媒體調查發現河北眾多高校存在將各類獎學金、助學金抽頭用於班費,或統一申領後全班平均分發,助學金分發標準過於隨意甚至直接“以貌取人”,或者挪作他用等眾多亂象。
  拿到獎學金是“名利雙收”的好事,朋友乘機斬上“溫柔一刀”,本不是什麼大事。因為中國的人情世故,本繫於此。如何妥善處理,也算是走上社會前的歷練之一種。助學金則要敏感一些,知趣者或真朋友,固會謹慎以對;如果肆意“敲詐”,也會招人非議。以上情形,過來人多少都有所體會。但何以會不知不覺間,由“個案”而衍變為普遍的“亂象”呢?
  筆者一直身在高校,儘管與河北或有地區差異,但情形估計相差不致太大。
  並軌之後,獎、助學金力度本已加大,加上社會團體或個人設立的各類基金,目前獎、助學金(尤其是助學金)頗為富餘(不同地區可能會有所不同)。但助學金卻是需要全部發掉的,否則往後可能會核減——這種尷尬類似高校科研經費的使用。而助學金按時下規定,是統一標準發放的——平均之後的額度,對貧寒者系杯水車薪,而其他人甚且不屑一顧。於是,管理者(如輔導員)發放不免會失之輕慢,也少細核學生條件之動力。
  輕慢的情緒會傳染。現在經濟水平整體提升,學生又多為獨生子女,一些學生既不能體諒寒門子弟之苦,對灑香水式的助學金亦不甚惜。至於獎學金,則本是可以“分享”的好事。由此,形成平分或抽頭的“多數人的民主”也就不足為怪(新聞沒有揭示主張究竟來自老師還是學生。據我看,後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)。而獎學金或助學金的真正主人,由於羞怯或礙於情面,往往只能逆來順受。只是苦了那些真正需要錢的人。
  個人看來,解決之道,一是細化貧困的標準,建立助學金分級評定製度,建立貧困生檔案庫,寧缺毋濫,好鋼用在刀刃上;二是從輔導員抓起,要求樹立良好班風,及時遏制學生的不良風氣;三是要建立相關審查抽查的制度,對冒領濫發或挪用現象,嚴肅處理,確立制度的威嚴。
  大學是一個微型的社會,不良現象的蔓延,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。獎、助學金不是大鍋飯,公平、合理髮放,才能真正發揮激勵和幫扶作用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z89wzorv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